加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了规模与速度的发展之后,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各学校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办学设施等硬件上,更多地表现在办学理念、特色、价值观念等软实力方面,也就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因此,构建先进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优势,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蕴涵于学校组织内质之中的,难以被其他学校模仿的,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或竞争优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学校所具有的各种竞争力要素中最关键、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是能够使学校在长期的竞争中稳操主动权的基本能力。其实质也就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高职院校办学要上层次和水平,要有发展的效率和成功率,要做大做强,核心竞争力是重要砝码。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客户价值。高职院校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客户可以觉察的价值。二是稀缺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独有的、稀缺的。三是难模仿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他人仿制,很难被代替,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还深深地印上了学校文化、学校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具有不同的“基因”特性,它是学校独一无二的,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了解而轻易复制,更无法完全进行市场交易。四是优势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学校参与竞争、抵抗风险提供无穷动力。
二、高职院校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高职院校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高职院校先进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加快发展文化建设就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涵。高职院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和提炼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个性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高职院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在其指导思想、经营哲学、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高职院校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所构成,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文化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之所以说文化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力在学校核心竞争力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关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不同的学者有不I司的理解和表述。有的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由学校的财力、物力、学者、学科、学生和校风、教风、学风构成;有的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由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人格、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师资结构及素质要求、全新的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构成;有的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以教育生产力为基础、以学校文化力为核心、以教育经营力为重点的“三力,,所构成。这些观点有个共同之处,即学校文化及其所构成的力量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这也正是学校文化力的核心内容和重心所在。二是教育的本质就在于 “文化育人”,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东西,它主要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综合力量。这种能够为学校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就是学校的文化力,就是学校的核心霓争力。
高职院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任何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无不是学校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积淀而成并深深地植根于鲜明独特的学校文化中,它是一所学校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隐性条件和精神基础。作为一个文化机构的高职院校,其文化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及鲜明的特色,它深深融合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传统中,并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行业和学校所模仿,自然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文化将学校的各个系统有机地融台.产生不同于竞争对手,且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营造一个自由、平等、活跃的学术氛围,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和组织起来,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而奋斗不息,从而极大地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核心竟争力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途径
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搞好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1. 科学规划高职院柱文化建设
首先噩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要树立环境育人的大教育观念,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党政齐抓,院系共管,师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学校文化健康发展,使学生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其次,要着眼长远,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现实措施,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有鲜明特点的高职院校文化,突出特色。再次,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要系统地抓、分层次地抓。
2. 精心培育高职院校精神文化
与有着悠久传统的普通大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较短暂,在底蕴方面相对映乏.建柱的实用主义目的影响深远,缺乏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文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大学精神的贫乏。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浸透到大学文化的行为主体和各种表现载体中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塑造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决定特大学自身的改革、发展的定位和走向。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二者不可或缺。人文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精髓所在,也足一所大学办学成功的原因之一。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内在思想反映,而且是所有文化产品的思想映照。弘扬科学精神,就是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理念。学枝的精神品格会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种熏陶的结果会在师生的价值观、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中反映出来,井且强化他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3. 构建高效率的高职院校团队管理文化
高职院校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台.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统筹起来,真正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井由全体师生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学校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学校文化。管理学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人的本性进行了不同的假设研究,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的观点:还有“自我实现”的理论、“复杂人”假说等等。人是杜会的产物.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人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随着高职院校办学多元化、市场化的到来,在高职院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作为一个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既具有一定的遵守社会规则、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也有满足自我需要的内驱力。人们的自我需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的需要与潜能也会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建立高效畅通的沟通机制,才能使教职工的呼声、想法在学校管理体现出来。通过沟通,使学校与教职工的价值取向趋向统一,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团队精神及更有效地利用集体的智慧。
由于高职院校组织机构扁平化、机构界面清晰,相应管理层级较少而幅度较大.各管理层级必须充分授权,将职能和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岗位而不是集中于少数管理人员身上。同时,为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工作仟务,对教职员工开展绩教考核。绩效考核以尊重教职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强调双向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工作沟通,考核者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被考核者,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通过对工作绩效良莠的评价,并保持对教职员丁的有效回馈,激发起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刨新精神,推动他们的能力发展与潜能开发,形成一支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4. 塑造高职院校的创新文化
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精神是学校精神的核心。高职院校的创新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学校的希望。通过对创新精神的激发增强学校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最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能力。高职院校文化创新,要立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台”,既体现高等教育的“高”,又突出职业教育的“职”,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普通高校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构建独特的、充满意蕴和活力的学校文化氛围和体系,以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有力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长足进步。
总之,高职院校要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只有培育和创新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